廣州宣布的“租購同權”意味著什么?
7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樓市雙拐點行情出現:一二線城市房價全面被控制,首次出現一線城市漲幅平均下行;另外,上漲城市依然集中在三四線城市。
此外,廣州樓市也爆出大消息,廣州市政府網站掛出通知,其中提出一條“顛覆性”的措施:租購同權。
廣州“開口子”,這意味著只要符合條件的租房人,未來可以與業主一樣,其子女享有同等就近入學的權利。
“租購同權”具體內容如下:
1、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保障租購同權。具有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人才綠卡持有人子女等政策性照顧借讀生、符合市及所在區積分入學安排學位條件的來穗人員隨遷子女,其監護人在本市無自有產權住房,以監護人租賃房屋所在地作為唯一居住地且房屋租賃合同經登記備案的,由居住地所在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安排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含政府補貼的民辦學校學位)就讀,具體細則由各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市教育局牽頭)
專家指出,廣州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猶如重磅炸彈,將深遠影響廣州房地產市場。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博士認為,廣州出臺此文件,一方面是為了貫徹國務院39號文,另一方面是貫徹年初住建部發的文件。
“這對剛需租房有好處,”廣東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認為,“租購同權后,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買房了,一部分人會轉向租賃市場。”
為什么此舉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呢?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價貴的重要原因是附著在其上的優質資源,比如優質的學校,醫療等資源。
而這些資源往往具有獨占性(即按片劃分的擇校體系),也就是說,只有買房子的人,擁有產權的人才能夠享受。稀缺就會導致溢價,因此最貴的房子往往是所謂的學校房,醫療房。
不少所謂的地產專家或者推銷者,也常常會把這種獨占性和稀缺性當做是推薦房源的最重要理由,也是這個道理。有分析認為,最貴學校房的上漲邏輯中可能有三分之一都是因為擁有教育等資源的獨占性。
現在,按照廣州的規定,租房可以和購房享受同樣的資源,那么無形中就等于把租房的價值提高了許多,讓租房和購房者擁有同樣的權利。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不同意見:政府教育資源供應不足,導致近年來學票價格持續上漲。其實租房人的子女在當地享受就近入學的政策,很多城市這幾年都在執行,比如深圳、上海、天津、長沙、石家莊等城市,非本地戶籍的子女,都可以在當地上學,但是,你得積分排隊。
比如深圳龍華區,第一類就是本地戶籍和買了房的,積分最多,其它條件的排位都靠后,在教育資源本來就有限的情況下,有房的都不一定能排到好學校,更別說排名五六類的租房人了。
有石家莊的網友稱,他們那早就是租買同權,只要在街道辦登記的租賃合同,就可以享受就近上學,這政策實行有幾年了,但這波房價上漲照樣翻了一倍。
這里還有一個隱憂,就是這種擁有好教育資源的地塊,房租方面,可能因為供求關系的變化,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因為大量想給孩子良好教育資源的父母會紛紛去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地塊租房,而不是買房。
業內人士指出,關鍵還是要靠教育資源的供應,如果不能持續增加,后面這些政策等同虛設。
說完這條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條款以外,其實廣州本次的通知中還有幾個重要的內容:
增加租賃住房用地有效供應。將租賃住房用地供應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商品住房用地的,土地溢價率超過一定比例后,由競價轉為競自持租賃住房面積
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造成租賃住房。
允許出租人按照國家和地方的住宅設計規范改造住房后出租。
這三個條款,可以稱之位租賃住房三部曲!分別從土地、商業用房、個人改造房等三個維度來提供租賃住房。
土地方面,從拍地的時候就強調,要有純租房,既化解土地市場的熱炒,就可以增加出租市場的供應。
商業用房,可以改造成租賃房,既可以盤活商業用房的存量,緩解其又功能屬性被抑制和過剩的局面,又可以給租賃市場提供更多的房源。
改造房的措施也給一些有出租意愿但是由于資質,安全標準等問題無法進入租房市場的房源以合理性。
最后想說,租房正在成為政策導向的趨勢。
同類文章排行
- 名家計劃再推進,UC的焦慮能夠得到緩解嗎?
- 美團回應清真食品箱,稱是代理商私自制作
- “金句王”孫宏斌這兩天都說了啥?
- 李嘉誠投資的那家人造蛋企業,董事會為何集體
- 如果共享經濟走上了O2O的老路,會怎樣?
- 網貸個人債權轉讓或被叫停,它究竟有沒有風險
- 賈躍亭和生態化反的“遺產”
- 央視點名蘇寧投資國際米蘭:拿國內錢揮霍有洗
- 用五個問題審視,你跟這個時代的距離有多遠?
- 寧德時代或將助力蘋果繼續造車?
最新資訊文章
- 如果共享經濟走上了O2O的老路,會怎樣?
- 寧德時代或將助力蘋果繼續造車?
- 中國為什么出不了“迪士尼”?
- 美團回應清真食品箱,稱是代理商私自制作
- “金句王”孫宏斌這兩天都說了啥?
- 連換2次背景板,萬達融創下午上演狗血劇情
- 名家計劃再推進,UC的焦慮能夠得到緩解嗎?
- 李嘉誠投資的那家人造蛋企業,董事會為何集體
- 當用戶已對文案免疫,如何讓他眼前一亮?
- 賈躍亭和生態化反的“遺產”
- 廣州宣布的“租購同權”意味著什么?
- 蘋果打算取消30%的打賞抽成,可能是被逼的
- 央視點名蘇寧投資國際米蘭:拿國內錢揮霍有洗
- 創業維艱 孫宏斌:想做大買賣,就不能算計
- 用五個問題審視,你跟這個時代的距離有多遠?
- 馬云談中美關系:不要為了昨天的問題而制裁明
- 網貸個人債權轉讓或被叫停,它究竟有沒有風險